這本書是Giddens批判馬克思及馬克斯主義的著作,原本應該譯作《社會學:一個簡要卻具批判性的導論(Sociology:A brief but critical introduction,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但譯者不採原題直譯,而譯為《紀登斯–社會學導論》有如下解譯(P.164):

  1. 由於紀登斯一再使用「批判的社會學」或「社會學做為批判理論」等觀念來強調這本書的基本精神。
  2. 原名的中譯過於冗長繞舌;而譯者認為紀登斯所說的批判社會學或批判理論,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法蘭克福學派有所不同。

IMG_1990.JPG

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是近代能夠提出創見又非常活躍於政治的英國社會學理論家。此書概從社會學的基調與問題、對於現代社會的解釋、社會轉型、現代國家的概貌、都市狀態及個人生活、家庭與兩性、世界體系等各方面的觀察與看法以解讀社會學做為一門批判性的理論觀點。因此可說是Giddens引領大眾進入現代社會學批判的入門書籍。

如何看待社會學

對於不了解社會學意涵的人可能會有如後疑問:社會學到底在學什麼?做那些的研究?如何詮釋社會學的意含與意義?Giddens如此解釋「社會學的研究必然揭露當今世界所必須面對的一切社會問題的徵結(p02)」而且「社會研究的是一種實際可以觀察的體材,它必須依靠經驗性的研究,進而提出理論與一般架構,以解釋這些事實(p03)」在解讀這些社會事實之前,必須先了解社會各項變遷的脈絡。Giddens認為社會變遷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社會的發展是跟隨著「兩個大革命」而發展出來的各種社會,例如工業化的先進社會、資本主義、全球化、全球在地化…「社會學這門社會科學的重點,在於研究過去兩三個世紀以來由工業轉型所帶來的社會組織(p.09)」,而將人類社會、組織給予概念化是社會學最重要的課題!

把社會學視為「社會科學」之前,必須有如下認知:

  1. 我們無法像研究自然世界的客觀事物一般來研究社會或「社會事實」,因為在我們創造社會的同時,社會也同時創造了我們,個人與組織之間具有「雙重介入(the double involvement)」的關係。因為社會體系包含了複雜的個人與群體關係。
  2. 社會學及其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不同於自然科學與其對象的關係。例如自然科學的研究,不會改變原子的特性,原子無法了解科學家對其的詮釋與研究;而社會科學的研究卻可能改變研究對象(個人與群體)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結論與看法。

社會學的想像:一種批判

社會學的研究在於喚起Mills所說的『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gical imagination)」;Giddens認為社會學的想像指的是社會學分析所不可或缺的幾種感受力,「包含歷史的感受力、人類學的感受力、批判的感受力(p.13)」例如工業化社會的研究者,必須運歷史的感受力去想像前工業化社會中的生活,和此之前人類人們生活的差異。「人類學層面的社會學想像之所以重要,在於它使我們能夠欣賞呈現在這個世界上被各種不同人類遵循的多采多姿的存在方式(p.19)」。社會學不把社會世界視為一個定形的事物,而是提出質詢:到底哪一種的社會變遷才是適當可行並且值得追求的,而我們又該如何達到這些目標?(P.152)社會學的想像使我們得以突破時代及社會結構對我們的思想限制,進而得以從社會觀察、分析、脈絡化去發覺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最後得以運用社會學的知識去批判現存的社會現象。

社會學做為批判的論理

社會學做為一種批判理論而不把社會世界視為一個固定的事物,而是提出質疑「到底哪一種的社會變遷才是適當可行並且值得追求的,而我們又該如何達到這些目標?(p.152)」Giddens認為社會學的批判理論不該等同於「馬克思主義」,因為馬克思主義存在許多漏洞與謬誤並且不足以為社會學分析提供全面、完整的立論根基。「馬克思的批評者絕大多數是站在保守主義或自由主義的政治立場。但是我認為,對一個批判的社會理論而言,重要的是,在反省這類作者的論述時,它應該從左派的立場去批判馬克思(p154)」而且還有以下四種人類解放的問題,並未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或者馬克思主義者的作品中得到正確分析:

  • 關於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自然為維持人類的生命所提供的資源問題。

馬克思將自然視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中介物,意即社會的發展等同於「工業的發展」是「生產力」的進化;不論是資本主義的世界,或是社會主義的世界,都已讓地球進入生態危機。對現代人來說自然或者「郊外」已變成一種遐思的對象,是週未逃避的去處。「在絕大多數的文化中,而且幾乎在整個人類史上,人類都生活於自然之中,覺得他們是它的一部份,其中揉和著美感和宗教的經驗(p.155)」。

  • 關於種族與人種壓迫的問題。

人種的壓迫並非資本主義所特有,而且改造資本主義並無法使人種壓迫消聲匿跡「事實上,現有的社會主義社會亦無法免於人種的岐視。我們對此不必驚訝,因為無論它可以以任何面貌出現,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都未曾把種族歧視看成一個關於剝削關係的獨立原因(p.157)」;因此「一個具有批判性的社會理論的目標之一,在於針對人種壓迫與剝削提出一些能夠擺脫馬克思主義思想受限於階級支配的思維之分析態度(p.157)」。

  • 關於性別壓迫的問題

恩格斯推論只要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給取代,或無產階級社會來臨 父權時代便告終。Giddens認為不能以偏概全地將父權制視為是階級支配的表現。因為人類學的證據顯示歷史上從來不存在有母權制的社會階段。

  • 國家權力及其跟暴力蔓延結合的問題。

社會主義無法導致一個和平的共同體,在蘇聯的框架下社會主義被局限在敵對的狀態並威脅世界的未來;當代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是單一民族國家,它們隨時準備動用軍事暴力。我們距離馬克思所描繪的場景愈來愈遙遠。

《批判的社會學導論》為我們補足了馬克思或者馬克思主義所描繪的社會觀察之不足與謬誤,為我們從新解構社會學的可能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1. 推薦社會學入門必讀的20本書
  2. 高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
  3. allen jahson《見樹又見林》
  4. 德波《景觀社會》
  5. 現代愛情的關係,從紀登斯《親密關係的轉變》說起
  6. 從愛情到姦情:由《愛情的正常性混亂》談現代愛情變遷
arrow
arrow

    Angus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