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攝影是一種特別的攝影類別,它尚未被明確分類,也不曾出現在過往攝影史的派別,若要尋找比較近似的範疇,作品功能上比較接近新聞報導攝影或紀實攝影;但婚禮攝影在個人風格及意念的表達上就較多元自由,或者說婚禮攝影容忍攝影師去突顯本身的美學素養與個人風格,呈現作品的多樣面貌。
對於「婚禮記錄」的發展,目前婚宴攝影師普遍的看法為美國首開風氣,1978美國婚禮攝影師為了彼此交流,而成立「國際婚禮攝影師協會(Wedding 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1980年代,台灣婚禮攝影產業開始提出將「新人兩人的紀念照」與「婚禮/婚宴」分開的概念,開發出在婚前以禮服造型搭配拍攝紀念照的「婚紗沙龍照」,形成華人獨有的「婚紗照」。
1910年代照相技術才逐漸傳入台灣,由於拍攝的價格昂貴,當時並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隨意拍照留念。因此早期相片主要記錄著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樣貌,這時期的照片也忠實反映台灣婚禮服飾風格的轉變。
1950年至1970年之間台灣拍結婚照的模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結婚當天新人挪出時間到照相館拍照;另一種方式則是僱用攝影師到婚禮現場拍照,通常是到男方家中拍攝。由於1950年代攝影並不普及、從業人口少,專業攝影師養成時間久,聘請專業攝影師到府服務十分昂貴。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聘請攝影師拍攝照片,會讓主人家覺得這是很體面而盛大的婚禮。
通常在婚禮中拍攝的結婚照,除了新人之外還會包括其他家族成員,以及伴郎伴娘與花童等重要成員;這個時期的照片,往往新人與家族成員的表情十分嚴肅,這時期結婚照主要用於彰顯結婚典禮的神聖性,照片的功能是神聖化婚禮儀式[1],以及紀念留影。
到了1970年,中下價位的135片幅相機進入全自動對焦時代,膠捲底片拍照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彩色膠捲的技術十分成熟,間接助長攝影風氣,台灣婚紗攝影在商人及時代需求下,逐漸興起。到了2000年左右,數位單眼相機的普遍以及強大功能與高畫質等技術突破,則帶動婚禮攝影的發展。
在台灣婚禮儀式中,通常雙方父母長輩具有相當高的主導權,新娘可以自己決定的就是拍攝婚紗照或是聘請婚禮攝影師,因此籌備婚禮前拍攝婚紗照,以及在婚禮進行時由專人掌鏡記錄的「婚禮攝影」便成為目前流行風潮。
照相科技 |
膠捲底片的發展 |
數位單眼的發展 |
約略年代 |
1970年 |
2000年 |
造成影響 |
婚紗攝影興盛 |
婚禮攝影的興起 |
2-2-2.照相科技的發展與影響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而在歐美日等地,因為婚禮當天就可以拍攝美麗的結婚紀念照,所以「婚紗攝影」這概念並不盛行(尤利正忠,2010,p41)。而同一時期美國婚禮攝影家Denis Reggie開始導入以紀實攝影方式來拍攝婚禮,創造出「婚禮攝影」的新風貌。
台灣的專業平面攝影,大致區分為「商業攝影」與「新聞媒體攝影」兩大區塊,商業攝影主要包括有廣告商品攝影、人像廣告攝影、婚紗攝影,意即將照片當成商品買賣的商業行為可視為「商業攝影」;「新聞媒體攝影」則專指報刊、雜誌等媒體編排所需等拍攝行為。近年因為攝影技術的突破,數位攝影[2]盛行,大大降低了攝影相片的製作成本及時間成本,促使攝影行為在台灣更顯興盛,另一方面因應婚禮的需求,有別於婚紗攝影,使得婚禮攝影獨立成為一門新興產業。
現代「婚禮攝影」的進入門檻不高,但拍攝婚禮攝影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台灣大多數人的住家空間相當窄小、室內採光不佳,光線及色溫變化快,而繁瑣的婚禮儀式現場、緊湊的婚禮流程,加上人造光源及場地變化多端等因素,一般數位相機難以克服這類拍攝條件,因此「婚禮攝影」需求應運而生。要將婚禮記錄提昇到藝術領域則必須摻揉各種美學知識、了解攝影器材的特性、具備攝影技術,延伸出個人風格。早期攝影師為了提昇藝術層次,便參考繪畫風格或以繪畫為師加入繪畫元素。
而台灣師範大學葉書瑜研究認為婚禮攝影包含有畫意攝影、純粹攝影、紀實攝影等多重元素。台灣婚禮習俗有固定的象徵意義,但攝影師可運用自己的新技巧與觀點,賦予新的含義。其重點在於攝影師是否能發揮想像力、觀察力、光影與構圖,呈現最佳畫面(葉書瑜,2010)。熟悉當代婚禮流程與習俗,善用隱喻或符號學解構影像的意義,對於視覺表現有所助益。
消費階段 |
底片攝影(2000前) |
數位攝影(2000始) |
發生場域 |
相館或男方住家 |
婚禮、婚宴現場 |
拍攝模式 |
定格、重點式記錄 |
隨機式、完整記錄 |
服務 |
鬆散的消費關係 |
親密的消費關係 |
消費經驗 |
短暫的、不方便的 |
快速的、便捷的 |
早期婚禮記錄受限於底片感光能力及相機操作等器材功能限制,以及拍攝成本考量等因素,婚禮攝影多以「定格」,安排親友一同入鏡的「擺拍」為主,模式固定、姿勢及拍攝風格也大同小異。如今,婚禮平面攝影、動態錄影服務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往的拍攝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婚禮求新求變的要求。新人要的除了過去羅蘭.巴特所說的「此曾在」做為事實的確認之外,更要有擺拍美感、以及能夠即興捕捉新人真情的流露。
《相關文章閱讀》
1.攝影簡史。
3.解讀Susan Sonntag《論攝影》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