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是兩個人徹底民主形式;愛是全然個人的自我負責。愛是自我相逢,是再創由你我組成的世界,是瑣碎而不帶道德禁令的浪費主義,正變成一種大眾現象:愛,世俗的宗教』

『當人們逐漸拋棄了前現代社會的約束、命令與禁忌,而對愛情寄予新希望的同時,他們發現自己也同樣處於新的困境之中。』~Beck

DPP0018.jpg

愛,無疑是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古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乙句,揭示人對於愛情充滿著困域與磨難,究竟「愛情」是什麼?
愛情不僅困擾著古人,即便到了理性思惟當道的現代,仍困擾著現代男女。工業與資訊的進步,讓人們的外在生活富足,那麼屬於精神生活的「愛情」是否變得更透明、便於捉摸與經營?還是隨著時代變形為另一種更為複雜的關係,讓世間男女更難理解愛情?以致於愛情更難追尋或者愛變得更飄渺不定?愛情在現代是否有所轉變?又是如何影響著現代人?

愛情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狀態

談現代的愛情關係,不得不先探究過去的社會變化從而脈絡化愛情面貌的變遷。因為人類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體系之中,同時處在一個經濟體系構造逐漸世俗化、都會化、個人流動之中,隨處可見『個體化過程』。在這樣的個體化過程『愈來愈多人被它影響,目前個體化過程已擴展至獨特的面向上(Beck,p.80)」。貝克夫婦認為『隨著世界的除魅而來的是一個新的「內在無依(inner homeless)的狀態,個體孤身處於宇宙洪流當中。(Beck,p80)』;相對於貝克夫婦的觀點,Giddens認為「在地方性與全球性互動之間的一極代表著所謂的『親密關係的轉型』。親密關係具有自已的反思性和自已的內在參加秩序的形式。尤其,它意謂著作為個人生活新領域的原型的『純粹關係(pure-relationship)』的突現。(Giddens,2002,p.05)。Giddens認為現代性的來臨導致個體外在社會環境的變遷,連帶影響了家庭、婚姻以及社會制度。而Beck夫婦則認為『舊的譯世界方式已變得太過陳腐,每個個體都發現他/她獨自面對著新的疑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解答,焦慮仍持續著,我們的不安全感乃是關於存在背後是什麼、存在整體的意義問題,而不全然和生存有關(Beck, p82)。』即使到了現代,愛情仍是一個複雜的狀態。

家庭成為荒冷人間的避難所

現代家庭有別於十八世紀的生活模式,當時以「擴展家庭」為主並形成大家族(large-household)。家族的首要使命便是確保繁衍下一代,個人的喜好、感受、情感、自我並沒有太多存在的空間,擇偶往往來自於長輩決定,目地大多是基於經濟因素。『資產階級家庭的誕生帶來了一種家庭內部的情感支配,這種情感支配引進了作為現代家庭特徵的隱私性及親密感(Beck,p83)』,因此『家庭成了避難所,在家庭裡,人們似乎比較能忍受內在無依的狀態,家庭是荒冷人間的一座避風港(Beck,p84)。』

或許在動盪與變化迅速的當地,人們內心最深的渴望是獲得一種穩定、可捉模的情感支持,以便隨時面對這瞬息改變的社會。『假如我們情感與心靈的穩定性都有賴於他人密切支持,那麼愛情正是因為作為我們的生活核心而重新變得重要起來(Beck,p84)』。在這樣的看法裡,貝克夫婦對於「愛情」的看法比較接近於Giddens所謂的「浪漫愛」,但這不意謂純粹關係「匯流愛」就不需要將關係與親密建立在對方的理解上;不論兩性關係變成Giddens眼中的「浪漫愛」或者「匯流愛」,對照貝克夫婦的看法,也許愛情仍安穩地留藏在家庭裡,給予躲在此處的男男女女留存一絲人性的溫暖。

避難所裡因愛而起的鬥爭

即便家庭成為人間的避難所,「愛情」是否能給家庭裡的人們帶來長久的幸福與和諧?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對任何一對伴侶而言,什麼才構成優質關係,如何衡量平衡或不平衡,是藉由傾訴、深知與了解來製造親感,抑或透過實際的關愛,照顧與分享,是一個錯綜複雜、難以明確的問題(jamieson,p197)』。
當人們不是單獨地生活,而是活生生地與另一個人相處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便多了壓力、容忍與退讓。當你做一個決定時,你不得不去思考到對方,包含家事的分工、財富的分配、處事的方式…,所有的決定都必須納入對方的期待、習慣、看法或標準。而愈是繁瑣的問題與決策,就愈可能產生巨大的紛爭。『自由選擇的另一面是個人也面臨著新的限制,伴侶間意見不合的機會於是進一步增加了(Beck,p90)』,貝克夫婦將這樣的狀況視為「自已的空間」的戰爭。

戰爭的仍有其外部的成因,貝克夫婦提出舊社會紐帶的斷裂造成個體主義的興盛與流動,這些流動間接促成家庭內部風曝『各種形式的流動,包括地理上的遷移、社會流動、工作與家庭間的日常移動,工作與休閒間的移動、訓練、工作場所與退休間的移動都持續推動人們脫離他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紐帶(Beck,p91)』個人最隱密的感受與思想,也深受這些流動所影響,而『兩個未建立起共同世界的生物體必須捍衛各自的世界,最終導致了時而文明時而失控的猛烈爭執(Beck,p92)』。

現代化是否讓男女更容易分道揚鏢?

現代化過程造就男人與女人的生活過程往不同方向發展,十九世紀的女性被限制在家庭裡,提供家庭成員物質及家庭勞務等工作,為丈夫分勞解憂。十九世紀的女性『她們所做的事今天被稱作「情感勞動emotional work」或是「關係照護caring of relationship」(Beck,p100)」,『男性在家庭外愈是需要自我主張,則妻子在家庭內就愈被訓練要自我克制(Beck, p101)。』

現在則出現在新的變化,資產階級家庭打破擴張家庭,育兒只是女性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女性不在受到母親角色的束縳。女人不再認為是家庭的附屬品,而是具有決定自我,與丈夫相對等的個體,擁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現在強調的是建立起伙伴精神連繫的機會,或者更謹慎地說,這是生活風格與態度都相近的兩個人之間的伙伴關係(partnership)』因此每個關係都是由兩個婚姻所構成,一個屬於丈夫,一個屬於妻子。而男女對於愛情這個魔力字眼所附加的希望及期許在許多重要的方面是岐異的。『女性愈是自認為擁有自我期許的人,她們就愈難以接受這些期許不被滿足的事實,她們越來越可能要求期望的滿足;假如對方無法接受終結局,那就只有離婚一途(Beck,p108)』。男人與女人在兩性角色對峙之間,開始產生困擾甚至絕望!

中年危機的降臨或將成為普世現象

兩性在婚姻的對峙中,隨著現代社會個體化的演變,將產生「中年危機」。『中年危機是一種社會的,而非自然的事件(Beck,p116)』隨著醫藥的進步與人類壽命的延長,夫妻相處的時間變長,當『普遍的個體化過程、特殊的女性個體化過程,以及平均壽命的增加一齊作用時,中年危機才會出現(Beck,p118)』在兩性的糾葛中『愛情變得比以前更重要,但也更困難了』這些糾葛的背後牽涉著我們對於愛情、生活、親密關係的各種渴望、期待、責任與義務,但它們卻彼此牴觸,互相矛盾地存在。做自已以及追求親密衝擊著每對夫婦,長期下來它甚至造成婚姻的巨變,這也就正式昭告「中年危機」時代的來臨。

這個世界還有愛嗎?

如果現代愛情變遷造成的「中年危機」註定降臨,那麼人們還必須擁抱一段真正、真實的感情嗎?『無疑的,在目前的情境底下人們還是可以建立真實的伙伴關係;但同樣的,也有許多風險使得兩性各自在孤立的角落裡形成對立。問題的關鍵在於,個人的自我實現和他與他人之間持續的在一起關係(togetherness)必須尋求平衡。(Beck,p134)』貝克夫婦仍舊提供了一道見解,或者當男人與女人都能共同尋求協商談判的勇氣去解決自我實現與共同價值的矛盾,學習用善解人意、寬容、包容、接受與妥協等柔性態度,或者能夠共同找到一條和諧的道路。Beck夫婦倒是給現代的愛情下了一道註解『愛就是與自我相逢,是再創由你我組成的世界』,愛變得更複雜,必須用心經營。

【參考書目】

  1.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Ulrich Beck、Blisabeth Beck-Gernsheim;蘇峰山、魏書娥、陳雅馨譯。立緒出版社,2007
  2. 《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Lynn Jamieson著;蔡明璋譯;群學出版社,2002
  3. 《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Anthony Giddens,周素鳳譯,巨流出版,2010
  4.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Anthony Giddens,趙旭東、方文譯。左岸文化出版,2002

【延伸閱讀】

  1. 現代愛情的關係,從紀登斯《親愛關係的轉變》說起。
  2. 推薦社會學必讀的20本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us Pan 的頭像
    Angus Pan

    Ultra~loafer

    Angus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