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081  

佛洛伊德的理論將人類思想智識概分成自我、本我、超我,用一種統一性的闡述方式含括解釋人類行為的動機與目地。
榮格受到佛洛伊德理論的啟發,試圖解開個體差異,強調個體心靈不同發展階段中的差異,因而致力探討人格、心理、人格發展轉型的類型…。

榮格批判弗洛伊德忽視夢的個體脈洛,批評其「自由聯想」無法導引出個體豐富的創意想像生活。因此榮格認為在夢的脈洛中,個體如果能經由適當的「積極想像」,使自我對於自已的夢、性格、潛意識有深入而清楚的理解,那麼就可以解決意識的分裂,讓人的思想與意識更為成熟與穩定。

「由於有太多事情超越了人類理解範圍,我們便經常用象徵語言來表述我們無法界定或完全理解的概念。(P.03)」榮格認為人類用象徵語言來表述世界,最常見於所有的宗教,並且認為人類也會用潛意識、自發做夢的形式來創造象徵。人類用觀看、耳聞 、觸碰、口嚐、感受等方式來理解世界,感官條件卻限制人類對周遭世界的認知與理解;超過這些認知的界限,人們都無法理解,唯有依靠潛意識與想像來補充對於未知的理解與解釋。自我依靠生活經驗而具有清析的意識思維;本我的經驗則無法用一般的智識理解,而是以象徵、神話、隱喻、夢的意識來體會。夢與本我有直接關聯,卻與自我無關。

榮格認為「處理夢的時候有兩個基本要點:第一、應該一視夢為一項事實,同時拋開所有預設,追尋它可能的意涵;第二、夢是潛意識的特定表達。(P.16)」潛意識有一部份充滿了許多轉瞬即逝、模稜兩可的想法、印象與形象,雖然會被遺忘,卻仍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意識心智。就像我們在意識裡忘了這多事,但在某個片刻突然想起什麼,或是因為什麼事而聯想起過去發生的事情與記憶。

現今我們生活的世界,萬物都被剝除心靈認同或「神秘參與」;我們的世界不如過去原始世界擁有多采多姿、狂野想像的神秘體驗,我們失去這個向度,即使有機會再碰觸到這些向度,也只會認為是不是精神異常或是事情不對勁。「我們似乎少了些什麼東西,讓我們對某些事物能夠感動萬分,進而改變我們的態度與行為。這正是「夢的語言」之能事,「夢的語言」的象徵主義充滿了心靈能量,使我們不得不向它注目。(P.33)」。

榮格認為夢的功能,巧妙重建了心理的整體均勢,以便維持心理平衡。而意識則被成見、謬見、幻想與幼稚的願望影響越多,原來存在的鴻溝就越容易擴大為精神分裂,導致或多或少矯揉造作的生活,遠離人性本真和健康的本性。「我們必須瞭解,夢的象徵大多是心靈的表徵,而心靈是超然於意識心智(mind)的控制之外(p.58)」。因此,為了心理的隱定,甚至為了生理的健康,意識與潛意識必須統合起來,以便平行相應運作;如果它們彼此分裂,個體心理困擾便由此而生。夢便是人類心靈由本能傳輸到理性的根本訊息,而夢的象徵與解釋需要仰賴做夢者的個別環境與心智狀態,因此每個夢都是獨立的,有其持有意義。

「夢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喚回史前及童年的記憶,直透入最原始的本能層次(p.103)」而「潛意識是自然的現象,而且也如同自然界本身一樣,是中性的。它包涵了人性的所有層面:光明與黑暗、美麗與醜陋、善良與邪惡、深刻與膚淺(p.110)」。榮格也認為直覺與想像在所有的層次較高的科學活動也十分活躍。在科學的深層探究時,它們的角色特別重要,因為,它們能夠補充並補助「理性的」智巧及其於特定問題上的應用,即便在應用科學中最嚴格的物理學,也仰賴直覺並透過潛意識方式順利運作。個體童年的記憶裂隙(amnesia),反顯出某種確實的物落,只要讓它還原過來,就可以增進生活的幸福。

【參考資料】
1.《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立緒出版社,卡爾.榮格主編;龔卓軍譯。

【延伸閱讀】
1.社會學必讀的廿本書

 

arrow
arrow

    Angus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