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39年畫家答蓋爾發明暗箱,奠定攝影術的基礎;十九世紀後攝影瓜分繪畫、版畫、肖像畫的市場。早期攝影特質尚未建立,因此多由畫家擔任或兼任,風格以模仿繪畫為主,而有畫意攝影(鄭國裕,1980)。

二次大戰,攝影史有兩個現代主義在運作,一是美國本土的現代主義,以格列茲(alfred)為代表,將攝影完全獨立於繪畫及其他視覺藝術,發展出純粹攝影[1];二是歐洲的莫荷利.納吉(moholy-nogy)的影響,構成蒙太奇、負片效果。二者決定了1940~1960的攝影發展。(夏洛蒂.柯頓2011)

七○年代攝影的寫實主義,被八○年代的新表現主義、前衛藝術所取代。到了廿紀,紀實攝影家才實現他們在媒體創作潛力,被完全接受為藝術家(葉書瑜,2010)。紀實這個字源自拉丁文的docere,意指「教導」,就攝影而言,最早使用「紀實」這個字的是廿世紀初的法國攝影師Eugene Arget,他在巴黎公寓住所的暗房上掛著一塊手寫牌子『Documents pour Artist’es』(Arthur Rothstein,2012,p.7)。紀實就是證明或證據,紀實攝影[2]的目地不僅於傳達資訊,也指導觀者從它所透露的真相認知某些社會事實。

紀實攝影有一項獨特功能,即是具有影響民眾和事件的能力。然而並非每張照片都是紀實的,紀實攝影的主題並不設限,以傳達某種訴求為主,紀實攝影透露攝影者的心境,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

屬性

攝影語彙

表現原則

精神性

畫意攝影

利用光圈、鏡頭、底片或電腦後製,呈現如繪畫般的視覺效果,以傳達攝影者欲傳達的意念。

視覺表現

心理性的

個人風格、氛圍、渲染、柔和、影像加工

純粹攝影

講究對相機及構圖的敏銳,在拍攝時以達心手合一。

發揮相機特性,擺脫繪畫的影響

強調攝影的預視

思想於行為一致

顏色、光線、線條、造型、攝影的預視

紀實攝影

強調記錄現場時攝影師的透明度,以降低現場被記錄者干擾。

不虛假、不造作

多張照片以敘述前因後果

反應時代脈絡與價值

作為一種存在的證據

低透明度

真實、存在、證據、敘述、反應時代脈絡、探索世界、探索自身想像力。

表2-2-1.畫意攝影、純粹攝影、紀實攝影比較

資料來源:葉書瑜,2010婚禮攝影表現研究。

攝影史可以概括為兩種不同迫切需要之間的鬥爭:一是美化,它源自美術;一是講真話,它不僅須接受不含價值判斷的真理–源自科學的影響–這一標準的檢驗,而且須接受一種要求講真話的道德化標準的檢驗–既源自十九世紀的文學典範,也源自(當時)獨立新聞主義這一嶄新的專業。(Susan Sontag,2010,p141)

目前比較可以確認的台灣最早期照片為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as)1871所拍攝的高雄、台南一帶原住民影像。他對台灣的自然景觀十分喜愛,因此相關影像呈現熱帶叢林的神秘感(林志明,2013,p66)。

台灣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攝影天地,時間應該從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開始,至1947年的228事件期間,攝影的各項發展中以「寫真館」的成長最為迅速。日治時間曾經受過日本教育訓練薰陶的攝影家,有些承接日本人所留下的台灣從事寫真館的工作,有些攝影者從事報社、雜誌社等工作。台灣攝影的多元性從光復後重新被點燃,寫實主義攝影在戰後初期的台灣社會仍屬主流(鄒森均,2010)。

攝影打開一種全新的自由職業活動模式–允許每個人展示某種獨特、熱忱的感受力。攝影師們出去作文化、階級和科學考察,尋找奪人心魄的影像(Susan Sontag,2010,p145)。

《相關文章閱讀》

1.淺談台灣婚禮攝影的發展

2.婚禮攝影初探

3.解讀Susan Sontag《論攝影》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1] 攝影的純粹主義是攝影首次基於美學的要求,完全獨立於繪畫或其它視覺藝術的風格。在純粹主義的美學裡,我們發現攝影的現代主義本質,他除去畫意攝影,堅信攝影與繪畫或其他視覺藝術不同的藝術。引自葉書瑜,2010年,p40

[2]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紀實攝影又稱文獻攝影,是凸顯紀實性、真實性、強調客觀反映的攝影形式。新聞攝影等多數都可以被理解為紀實攝影,其目地在紀錄社會現實,特別是即將消失的社會現實、人類生存狀況,強調其社會學的文獻價值,拍攝上主要強調真實與消除偏見的紀錄現實事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us Pan 的頭像
    Angus Pan

    Ultra~loafer

    Angus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