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870  

n  德波筆下的景觀社會

1976年的《景觀社會》是現代版的《資本論》,也是後工業社會時代最傑出的新馬克思主義批判。儘管不少人認為德波低估馬克思意義下的商品生產的科技化、發達化等過程,以及商品豐富了景觀社會的物質條件。德波藉由「在今天,無產階級還存在嗎?」這一種具備反思性、根本性的質疑,論證社會主義已經變質為官僚集權資本主義的事實。更斷言社會主義根本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世界已經演變成為「運用警察國家的方法改變人們關於世界的感覺。

德波將馬克思「以商品生產與交換為仲介的社會關係」,替換成「以影像為仲介的社會關係」,認為「奇觀是社會現實的核心。在其所有的特定表現中–新聞或宣傳、廣告或娛樂的現實消費,奇觀體現了流行的社會生活方式。奇觀是對在生產領域已經做出的選擇,以及那一選擇帶給消費的結果的普遍性讚揚」(Debord,994

德波一方面把認識論上具有心理內化性和物理重構性的視覺體驗,運用在「富裕型消費社會」的批判,以區別古典馬克思主義的「商品社會」,一方面通過馬克思理論的深化,將「商品拜物教」延伸至「符號拜物教」,為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欺騙提出一幅更灰暗的捲軸,描繪出「現代奴性」更鮮明但也更抽象的特徵(宋國誠,2012)。

德波曾批判馬克思以後的資本主義就是一種景觀!資本社會對商品與經濟的佔有與支配如果是革命的象徵。那麼社會主義也透過「官僚資本」與「個人獨裁」等方式,放棄了革命的理想。在景觀社會中,歷史喪失主體,因為資本主義已經變了樣,所以無產階級也沒有歷史意識;資本主義通過景觀生產而把社會主義變成自已的共犯。

「景觀不能被理解為一種由大眾傳播所製造的視覺欺騙,事實上,它是已經物化的世界觀(德波,2006)。」它意指被建構的客體反身對主體進行建構,被消費的商品反過來消費購買者。景觀成為一種「虛假即真實」、「奉假為真」的狀態;景觀是一種牢籠,用語由、符號、商品、流行、潮流等構築而起的大型社會監獄,人們樂在其中。

n   景觀社會,時間成為商品

德波將時間分成「循環時間」與「不可逆時間」;循環時間對於前資本主義社會,不可逆時間則對應到景觀社會。「不可逆」是指不重覆、不回覆,是對時間的人為性組織,是依照人類定義的價值,重新對時間進行分割、壓縮、操作、分類與限定…等種種人為的控制;是一種把時間轉化為刻度、計量勞動生產關係、市場媒介的虛假空泛的時間,是把時間視為奪取價值、剝削與消費的時間。

景觀社會的時間變得更加的抽象化,只有與價值或是利潤有所關聯的情況下,時間才具備意義。例如人們的生活硬是被分割成為上班時間與下班時間(或休假時間)。商業的經營運作概分為淡季與旺季,甚至「全年無休」或「24小時營業」…在在說明時間與商品或是商業有所關聯時,才具備意義!

景觀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發生斷裂;自然也成為人們休閒時光的消費載體,親近自然只是為了調適工作的緊繃壓力。一切的休息是為了工作,人們無法成為自已時間的主人,反而被迫成為時間的奴隸,期望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佳的效率、生產最高價值的產品或是勞務與服務,人被時間所支配!例如電影、電視、廣告圖像等種種人為的視覺製造物、符號與符碼等行銷包裝與欺騙下,時間被切割包裝成各式各類的套裝行程,販售給不知情卻爭先搶購的廣大人群!在景觀社會之下,時間變成了最大的剩餘價值,人人都成為景觀時間的支配物。

n  景觀社會的城市地景

德波認為「景觀在其一般性中是生活的具體倒置,而且其本身就是無生命之物的一種自主運動」。建築體作為一種無生命之物,其自主運動是以資本累積為本質的現代人消費意識侵蝕行為,並且隱藏著階級與西方優越性的意識形態。(石計生,2007

景觀社會裏的「建築奇觀」是以龐大資本、理性計量與科學技術為背景堆疊出來,讓人感到驚嘆的視覺驚奇!建築不在四四方方,或是遵守某種規則興建,而是成為一種沒有規則、獨一無二的樣貌,爭相拔地而起讓人抬頭景仰!

如果延續德波的看法,這「建築景觀」可以說其本身只能為眼睛所感知,其棲息之地就是技術理性不斷部署,是在一個實踐力量已然分崩離析的現代社會中經由空間所生產出來的類似宗教幻覺的物質性重構。經由階級消費的作用,將「建築奇觀」的幻景般的形象與其他傳統的建築分離,它是以形象(image)為中介的人們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是具備以金錢為衡量空間進入性的排除與否的社會關係。[1]建築奇觀成為城市居民的奇觀消費,目的在於炫麗、享受超現實的驚奇!

n  奇觀社會的文化與大眾

德波認為傳統與創新的鬥爭是歷史社會文化內在發展的基本主題,創新總是會贏得勝利。然而不是通過別的而是通過總體的歷史運動引起的文化創新,趨向超越它自已的文化預想並朝向對全部分離的壓抑。

文化終結證明它自已所隱含的兩個相互對立,一是在總體歷史內部文化的自我超越的計畫;二是對景觀社會的沉思的無生命事物的文化儲藏(德波,2006p84)。景觀成為資本主義異化的具體生產,也是生產真實的異化世界;這種異化的生產不是依賴生產機器的改良或是生產技術的進化,而是通過無數沉默大眾的順從!通過不斷膨漲大眾的消費欲望,商品不斷推陳出新,商品的誕生同時標識著商品的死亡,今日最新潮的商品,明日將成為陳舊與落伍。

大眾通過對商品的膜拜,用金錢迎回商品供奉!大眾成為消費的組合與象徵,大眾是廣大沉默的主體,卻也是散落各地、彼此分離的消費者。人們成為追星一族,在演唱會現場成為粉絲,演唱會結束後各自成為孤獨的個體!當一個被行銷包裝的明星失寵之後,人們便開始對手上曾經持有的明星商品感到不肖一顧,成為急著要扔進垃圾桶的過氣商品。

 

參考書目

  1. 1.          宋國誠《閱讀左派–二十世紀左翼思想》,台北:唐山,2012
  2. 2.          石計生《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學,2007
  3. 3.          德波著,王昭鳳譯《景觀社會》,中國南京:南京大學,2006

          【延伸閱讀】

  1.     社會學必讀的廿本書
 

[1] 石計生《閱讀魅影》,群學2007p174

arrow
arrow

    Angus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